168彩票_168彩票
168彩票2023-01-31 16:05

168彩票

【科普中国繁星追梦】董瑶海:让“天有可测风云”******

  微信启动页面上的“地球”,你可能经常看见,这张长焦特写,正是出自目前最牛的静止轨道“地球摄影师”——风云四号A星。

  从此前“蓝色弹珠”的地球摄影作品到新界面,普通用户看到的只是短短2秒的变化,但这背后,是我国科研团队多年的付出,董瑶海便是其中一员。

【科普中国繁星追梦】董瑶海:让“天有可测风云”

  作为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总设计师,董瑶海从1986年起就一直从事“风云”卫星的研制工作。从“风云一号”到“风云四号”,从原来的科研星到业务星,从默默无闻到成为国际气象组织值班卫星,他见证了我国“风云”卫星事业的发展。

  对他来说,气象卫星不是为了做而做,更是要有用,能够解决问题。他比任何人都更在乎“今天天气怎么样”这件事,而他最大的快乐则是卫星能够一次次精确地预报了台风、发现火灾,甚至是局部的暴雨,帮助国家减少损失。

【科普中国繁星追梦】董瑶海:让“天有可测风云”

  2016年12月,随着风云四号顺利升空。董瑶海团队成功突破了高精度图像定位与配准、微振动测量与抑制等20余项关键技术,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,使我国静止轨道定量遥感卫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。

  如今,在众多重要领域,风云家族成员个个身手不凡,业务覆盖近百个行业,持续为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数据产品和服务。大千世界,气象万千,且看“风云”变幻!

出品人

杨 谷

总监制

宋乐永

总策划

战 钊 宋雅娟

编 导

蔡 琳

制 作

光明网科普事业部

联合出品

中国科协科普部 光明网

【科普中国繁星追梦】翟振国:守护医者仁心,在传承中持续创新

【这些年,我们创造的奇迹①】黄河“地上悬河”历史正在被改写******

  【这些年,我们创造的奇迹①】

黄河“地上悬河”历史正在被改写

21年调水调沙使下游主河槽下切3.1米

  开栏的话

  这片厚积五千年文明的丰饶大地,在新时代春风劲拂下,在14亿人勤勉孜矻耕耘下,会生长出怎样的风景?

  你瞧,一帧帧绮丽的画卷正在作答:那是“大国重器”、世纪工程的惊天突破;那是荒漠披绿、珍禽重生的生态华章;那是尖端科技、自主创新的民生福祉……每一项,都堪称踵事增华的“中国奇迹”;每一桩,都见证着这个时代的磅礴伟力!

  根之茂者其实遂,膏之沃者其光晔。从这些蔚为大观的奇迹之中,我们看到的,是一个百年大党的宏图大志,是全体华夏儿女的蹈厉奋发。为传递这腔震天撼地的力量,光明日报从即日起开设专栏《这些年,我们创造的奇迹》。

  让我们记载奇迹、颂扬奇迹、同心协力创造更多新奇迹!

  光明日报北京12月28日电(记者马姗姗、谢文、邢宇皓)记者从水利部获悉,最新数据表明:调水调沙实施21年来,黄河下游主河槽平均下切已达3.1米。也就是说,随着调水调沙持续实施,黄河“地上悬河”的历史正在被改写!

 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。黄土高原土层深厚,土质疏松,地形破碎,夏秋暴雨集中,因而,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。“黄河斗水,泥居其七”,泥沙淤积使下游河床不断抬升。为了束缚河道,人们只好不断加高堤防,黄河成为“地上悬河”,两岸人民头顶犹如放置了一个硕大的水盆。

  解决黄河淤积,是中华民族千年夙愿,也是世界级难题。新中国成立后,水利专家们殚精竭虑孜矻探索,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找到了妙方——修建系列大型水库进行调水调沙。“调水调沙,就是通过‘人造洪水’,形成连续的泄流冲力,把淤积在河道及水库中的泥沙尽可能多地送入大海。”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旱灾害防御局方案技术处处长任伟说,“科学家经过大量分析研究和300多场实体模型实验,证实了这项技术的可行性。而成功的关键,是2001年年底小浪底水库建成运行。”

  小浪底水库位于黄河干流最后一个峡谷的出口处,控制着黄河流域91%的径流和几乎全部泥沙。2002年,小浪底水库启动首次调水调沙试验,其后,逐渐形成多水库联合调度模式——先是小浪底水库泄放蓄水,冲刷下游河道、腾出库容;然后,万家寨、三门峡等水库依次泄水,接力冲刷小浪底库区泥沙……

  “当河道中的挟沙水流与库区清水相遇,由于前者的密度更大,挟沙水流会潜入清水底部继续向前流动,形成‘异重流’,最后从坝底排沙出库。”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水文水资源局研究室主任李圣山解释。仅2022年,采用多水库联合调度模式,黄河在汛前和汛期就实现了两次调水调沙,小浪底水库共排沙1.566亿吨,输沙入海0.714亿吨。目前,黄河上中游正在加快古贤、黑山峡等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前期工作,以持续提升水沙调控整体合力。

  21年来,调水调沙使黄河下游河道主槽不断刷深,河道主槽最小过流能力由2002年每秒1800立方米提高到目前每秒5000立方米左右。“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。水畅其流、排沙入海,彻底让‘河淤堤高,人沙赛跑’的千年险局成为过去!”李圣山的话里透着自豪。

  据悉:因为解决了旷世难题,“黄河调水调沙理论与实践”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,黄河水利委员会也因此获国际水利行业最具影响力的“李光耀水源荣誉大奖”。

  《光明日报》( 2022年12月29日 01版)

中国网客户端

国家重点新闻网站,9语种权威发布

168彩票地图